力拚台東焚化廠不啟用 東海社區朝零垃圾目標細部分類回收

圖文引用:自由時報

台東市東海國宅設置零垃圾資源回收站。(記者黃明堂攝)

2019/11/10 15:14

[記者黃明堂/台東報導]台東縣政府預定2022年啟用焚化廠,但面臨阻力,除立法院凍結5000萬預算,鄰廠的東海國宅社區也展開細分類資源回收行動,希望讓政府看到零垃圾非不可能的目標,盼扭轉啟用政策。

位於豐榮里太平溪旁的東海國宅距焚化廠直線距離約1.5公里,雖然非緊鄰,但居民仍擔心空污落塵,對啟用焚化廠相當反對,決定落實資源回收來扭轉政府的垃圾政策。

台東大學教授劉炯錫既是環盟台東分會成員,也是東海國宅住戶,將環盟及管委會合作,推動細部資源回收,將原本只有資源回收、廚餘及垃圾3項分類,擴充為20多項分類,不同材質的紙類、塑膠、金屬都分門別類,並設二手物區,讓堪用品讓人自由取用,最後才是垃圾。

劉炯錫說,細分類之後,資源品身價馬上不一樣。市公所的資源垃圾是以每公斤1角外標給廠商,但細分類之後,鋁罐1公斤高達18元,其它依材質不同有數元不等價值,有些像玻璃瓶之類,雖然賣不到錢,但送進政府的回收系統,仍可進行再利用。

劉炯錫說,社區垃圾是每2天收運1次,以往每次都是四大子車爆滿,現在至少減掉一半。雖然最終還是有垃圾,但已經朝零垃圾跨進一大步。

東海國宅住戶有350戶,除了幹部成為回收志工,也有不少家長帶著小朋友來動手做回收,樂齡大學的老人們也由台東環盟召集人李偉俊帶來觀摩,希望向其它社區推廣。

劉炯錫說,環保署要補助台東4.2億來啟用焚化廠,這筆錢如果拿來全縣設置600個資源回收站綽綽有餘,垃圾減掉了,根本不需要焚化廠。

台東大學教授劉炯錫(右)在自己住的東海國宅推動零垃圾分類。(記者黃明堂攝)

台東大學教授劉炯錫(右)在自己住的東海國宅推動零垃圾分類。(記者黃明堂攝)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